拍卖场上的“智斗”———拍卖的规矩与技巧

2010/12/13 16:30:20 人评论

作者: 上传时间: 2010-12-13 关键字:拍卖仿佛进入一片丛林,有经验的寻宝人能够准确地寻找到珍贵的“野山参”,尽管自然界里的“野山参”越来越珍稀,可依旧逃脱不掉寻宝人的法眼。而在艺术品市场上,似乎永远也不缺乏这样的法眼。在…

作者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传时间:  2010-12-1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关键字:拍卖

仿佛进入一片丛林,有经验的寻宝人能够准确地寻找到珍贵的“野山参”,尽管自然界里的“野山参”越来越珍稀,可依旧逃脱不掉寻宝人的法眼。而在艺术品市场上,似乎永远也不缺乏这样的法眼。在11月24日北京传是公司举办的《中国古代书画》拍卖专场上,上演了一场寻宝人之间展开的“智斗”,颇具戏剧性,惊心而养眼。
  在编号为427的拍品上拍之前,拍卖场内一直波澜不惊。买家们在拍卖师的主持下循规蹈矩、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拍卖,然而在427号拍品上拍之后,场内明显感觉到一阵阵隐约的躁动。
  427号拍品实际上是一个《倪元璐行书》扇面,尺寸为17×52厘米,水墨金笺,拍卖公司提供的估价是8万—12万元。
  倪元璐(1593—1644)是何许人?他是浙江上虞人,明朝天启二年(1622)进士出身,历官至户、礼两部尚书。李自成入京,自缢死。卒年五十二。他是明末官员和著名的书法家。现存民间的倪元璐书画真迹不多,而从清末以后,市场上就开始出现了仿造的赝品。
  像倪元璐这样明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,其真迹的市场价值应该远高于8万—12万元的估价,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
的低估价呢?有两方面的原因:一是委托方以为是老仿的赝品;二是拍卖公司故意放的“漏”,等待藏家来捡,等于是招商。
  拍卖中,拍卖师起拍的价格是8万,随后场内应价的牌子像雨后春笋,层出不穷。拍卖师简直像相声演员在表演“数来宝”,一口气从8万点到了52万,这才终于可以喘上了一口气。显然,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告别了捡漏时代,要想捡漏,实在不容易。这时场内约莫还有四五位竞价者,尤其是来自上海、手持656牌号的某藏家,意志坚定,志在必得。
  过了80万,场内似乎只剩下两位买家在竞夺。一方是电话委托,另一方就是手持656牌号的上海藏家。电话委托方叫81万时,656牌号沉默了片刻,然后一下子叫到90万——这一招,行内人叫“跳开”,甩开应价梯级,造成价位落差,以期摆脱竞争者的纠缠。
  电话委托方并不罢休,随后应价92万元。
  其实,拍卖场上的应价梯级是有规矩的,就是在百万元以内,应价梯级是2、5、8,比如656牌号叫到90万,竞争者的下一口就是92万。但是,在拍卖场上的主宰者是拍卖师,只要买家征求了拍卖师的同意,应价梯级是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调整的。然而,每一次改变,必须征得竞争对手的同意,并且给予对手享受同一待遇,以示公平。
  656牌号在征得拍卖师的同意后,开始以0.5万元加价,这样应价的价格就成为92.5万。这一招,行家们叫“硬磨”。这样的做法,一是表示656牌号志在必得的决心,同时也在考验对手的耐心,期望以“折磨”对手的心理,使对方不耐烦,迫对手放弃。
  然而,电话委托方显然也是老手,没有“中计”,依然不急不躁,并与之相伴起舞。这样,双方在斗智斗勇中把价格抬到了105万元。
  656牌号最后直接叫价:109.5万元——这是一个信号,等于656牌号直接告诉电话委托方,如果你要接110万,我就退出,而105万到109.5万中间的差价是4.5万。
  电话委托方毫不犹豫,立即出价110万元!这个举动也等于告诉656牌号:“我竞得《倪元璐行书》扇面的决心,可比你坚定!”
  手持656牌号的上海藏家,无奈地把牌号丢在了身旁的空椅子上,宣布退出。
  这个特写,只是北京传是2010年秋拍上的一个花絮,一朵小浪花。我们却从中可以窥视艺术品拍卖场上的规矩与诸多技巧。
  其实,在拍卖场上,最关键的是谁的资本最雄厚,谁的意志最坚定,谁就可以成为最后的赢家